三木集团股票;福建国资委收购三木公司详情

一、收购背景与主体
1. 收购主体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通过其全资控股的福州开发区国有资产营运有限公司(简称“国资营运公司”)入主三木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国资营运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1.1亿元,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业务。
2. 收购方式
通过股权划转及协议安排,国资营运公司直接持有三木集团股份,并逐步整合控制权。根据公告,国资营运公司通过承接原股东的股份及表决权,实现对三木集团的实际控制。
二、收购后的支持措施
1. 财务支持
2025年3月,国资营运公司宣布向三木集团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借款,年利率不超过6%,用于降低公司资金成本,支持日常经营。该借款无需抵押担保,体现了国资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直接资金支持。
2. 治理结构调整
在收购完成后,三木集团董事会及管理层逐步调整,国资方提名董事进入核心决策层,例如林昱、蔡钦铭等关联方人员已参与公司治理。
三、股权结构与市场影响
1. 股权变动
收购前,三木集团股权较为分散,存在多个法人股东。国资营运公司入主后,通过协议转让和表决权安排,成为单一最大控股方,持股比例未公开具体数值,但已足以主导公司战略。
2. 市场反应
收购完成后,三木集团股价表现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对国资整合的预期及公司基本面。2025年3月,公司股价跌至3.32元附近,接近支撑位,市场情绪偏悲观。
四、业务整合方向
1. 聚焦核心业务
国资入主后,三木集团明确将资源集中于进出口贸易、城市产业发展及经营性物业运营,逐步剥离非核心资产(如终止青岛地块收购计划)。
2. 区域战略协同
作为福建省属国企,三木集团在区域基建、自贸区开发等领域与国资体系形成协同,例如参与福州及厦门的地产项目,并拓展创业投资业务。
五、财务与风险提示
1. 财务状况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三木集团营收94.33亿元(同比降8.68%),净利润亏损9116万元,负债率高达79.27%,需依赖国资支持缓解流动性压力。
2. 风险因素
福建国资委通过国资营运公司实现对三木集团的控股权收购,旨在通过资金支持和业务重组提升公司竞争力。未来需关注国资整合的具体措施及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情况。